当前位置:首页 > 资讯 > > 正文

我是民营企业家丨王师玉:发挥苗药资源优势 做强“黔药”品牌

来源:天眼新闻    时间:2023-08-10 12:51:54

编者按:


(资料图片)

近日,《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》发布,首次将民营经济定位为“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”,给民营企业吃下“定心丸”,进一步助力民营企业家增强信心、轻装上阵、大胆发展。

民营企业是贵州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、创新创业的重要主体、增进民生福祉的重要力量。数据显示,我省民营经济在全省贡献了38%的投资、42.5%的税收、51.7%的GDP、84.8%的规上企业数量、85%的就业岗位、96.23%的经营主体。即日起,“天眼新闻·区域频道”推出“我是民营企业家”系列报道,聚焦坚守实业、创新创造、积极进取的民营企业,展现民营企业家改革创新、诚信经营、勇担责任的动人故事和时代风采。

伴随着生产设备“咔嚓”“咔嚓”规律作响,药品经机器负压操作被包裹于一粒粒胶囊之中。

在红云制药(贵州)有限公司固体制剂车间,常务副总经理王师玉一边查看药品生产情况一边介绍:“现在正在生产的是益肺止咳胶囊,用于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引起的咳嗽咯痰。这个机器每分钟可生产3600粒胶囊,一天最多可生产160万粒。”

工人在包装药品。

红云制药(贵州)有限公司坐落于贵州凯里经济开发区,步入厂区,目之所及繁花似锦,绿树成荫,俨然一座花园式工厂。该公司于2023年由贵州飞云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更名而来,是一家集药品生产、研发、销售、批发于一体的综合大型医药企业,被认定为2023年贵州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。

红云制药(贵州)有限公司厂区环境。

依托黔东南州苗医苗药发源地的资源优势,公司深入挖掘苗医苗药精髓,研发出被列为国家中药保护品种的特色苗药“益肺止咳胶囊”“隔山消积颗粒”,皆为具有国家专利的独家苗药。结合现代医学与传统苗医,该公司实现从传统苗药到散剂,再到胶囊剂的“三级跳”。

“目前公司生产的药品总共有27个品种,有3个车间,建有硬胶囊剂、片剂、颗粒剂、中药材提取、中药饮片等5条生产线。”王师玉说,通过标准化规模化生产,公司产值从最初的800万元发展到去年的近1.3亿元。今年截至7月,产值达1.13亿元,预计今年产值将达到2.2亿元至2.5亿元。

红云制药(贵州)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王师玉。

黔东南州中药材资源丰富,该公司进购的药材约有40%来自当地,依托当地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及气候条件,今年公司计划在雷山县建设中药材种植基地,主要种植隔山消药材,打造地道“黔药”。通过企业用工和中药材采购,该公司还带动了当地100多名群众就业增收。

王师玉表示,公司的良好发展离不开各级政府的支持与关怀。当地成立了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专项小组办公室,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进行分包骨干企业、重点项目,定期走进企业和生产现场开展调研服务。在经济发展部门层面,建立部门与企业之间的联系,着重帮助企业纾困解难。

工人核对药品包装。

“今年3月,省领导莅临我们公司进行调研指导,深入生产车间,详细了解民族医药发展情况,强调各级各部门,要加强配套服务,强化药品保障,深入企业,帮助协调解决实际问题,为企业满产达产,提供优质服务。这给我们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提振了信心。”王师玉说。

同时,“民营经济31条”的出台也让王师玉信心倍增,他说这意味着他们将迎来更加优化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发展环境。如今,公司正在组建非处方药(OTC)事业部,拟打造一支3000人的团队,争取在3至5年时间将“益肺止咳胶囊”与“隔山消积颗粒”两个单品的销售额增长到10亿元。

仓库一角。

“作为本土龙头医药企业,我们将充分发挥苗药资源优势,加强民族医药研发,推动标准化建设,不断做大规模、做强品牌,助力民族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。”王师玉说。

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王光莉

编辑 赵雨思

二审 杨红

三审 李玲

关键词:

精心推荐

X 关闭

X 关闭